当下,“一带一路”已被视为中国的国家品牌并被赋予独特的内涵,开辟了一条“中国品牌,世界共享”的时代之路。十年来,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一大批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全球贸易转型升级,在双循环的“大动脉”上大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为“一带一路”这一“中国品牌”注入了更多活力与内涵。
产业链的全球化升级,推动着中国企业的出海。从产品“走出去”到项目“走出去”,再到文化“走出去”,振石在全球化浪潮中形成了“投资在外、资源用外、支持他国、发展自我”和“先建市场、后建工厂、以外供外、产销全球”两大国际化战略,打造了镍资源产业链和新材料产业链。
振石的产品“走出去”助推了中国风电产业的腾飞。2004年,振石正式涉足风电基材板块,同年将第一个织物产品出口海外,是中国生产最早、出口最早的风电基材企业。当时风电市场、技术和发展的重心集中在欧洲、北美等地区,振石将目光聚焦海外,制定了“先做海外,再做国内”的销售战略,逐步与国际Top10风电巨头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货合作关系。经过连续多年的深耕,在打开国际市场的同时,振石也在海外积累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高质量的客户基础,产品出口至欧洲、美洲、中东及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进一步提高客户服务质量,稳固和提升海外市场份额,经前期在欧洲、东南亚、埃及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长期市场调研分析后,从2014年开始,振石先后在埃及、土耳其等地投资建设玻纤织物和复合材料生产基地。伴随着全球风电市场的风起云涌,振石的“产销全球化”步伐行稳致远,全球产能超50万吨,全球市场份额超35%,客户涵盖全球所有知名风电整机及风电叶片制造商,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风电基材生产企业,成功培育了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振石的项目“走出去”飞跃了印尼的千山万水。2010年,振石收购印尼FBLN矿区,正式布局印尼镍资源,共取得格贝岛上超1亿吨高品位红土镍矿的开采权。2014年,印尼FBLN镍铁冶炼厂开工建设。2020年,建成雅石年产30万吨大型镍铁冶炼项目,形成了规模化的镍产业集群,打通了从“境外红土矿资源开发,到境外中间品镍铁制造,再到境内不锈钢”的全产业链布局,进一步提升不锈钢板块的自主竞争力。雅石印尼项目投资已全部收回并于今年实施了1亿美元分红回到国内,实现了“健康走回来”。
2021年,振石启动集高品质红土镍矿开发、国家级印尼华宝工业园、105万吨镍铁冶炼项目于一体的大型镍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打造镍全产业链加工制造基地。项目位于印尼苏拉威西岛,规划总面积约2万公顷。日前,两万吨件杂货码头投入试运营,镍铁厂安装工程全线铺开……
得益于上游镍铁的稳定供应,振石在特种钢材高端市场不断扩大“高、精、特、稀”的差异化优势,2016年供应全球首台“LNT A-BOX独立液罐系统”制作,入籍ABS美国船级社,成功开拓海外高端不锈钢应用市场。截止目前,2023年船板累计销售超5000吨,进一步加速船用钢系列产品扩容升级。
互惠共赢是振石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理念。振石在世界多地建厂投资,在当地、为当地,与投资国共同发展,成为了振石海外发展的“法则”。振石通过与当地政府保持沟通与合作,熟悉当地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并坚持属地化管理。以振石投资印尼镍铁项目为例,通过“师带徒”技术培训模式,让中国骨干师傅培养外籍徒弟,已为当地提供近万个工作岗位,当地工人也早已融入中方干部职工团队,员工本士化率超 80%,工资水平远高于当地,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难题。随着振石在印尼当地的持续深耕,以投建项目为中心的经济圈已初具规模,给当地带来了新的发展活力。
直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源于开放,成功源于坚定。当不确定性已成常态,企业需要的是超常规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走高质量品牌出海之路。振石将立足“十四五”重大项目,继续以开放合作之姿,勇敢走出去、坚定走下去、成功走回来,将产业链藤蔓伸得更远,让地瓜根茎长得更壮,全力构建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典范,努力在“一带一路”上树立振石品牌、讲好中国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