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自然界阳气最旺,阴气最弱的时候,其特点是日照时间长、强度大,气温最高,昼长夜短,也是热证、脾胃和皮肤疾病的高发季节。
中医认为,夏季热邪、暑邪最盛,暑热还容易“耗气伤津”,主要表现为气短乏力、多汗、疲劳、口干口渴等症状。而随着夏季雨水渐多,空气湿度增大,湿气盛则易伤脾,易发湿证,出现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脾胃疾病。
防暑降温
夏季防暑降温很重要,人们应该多在室内、树荫下活动,避免长时间暴晒。在出门时要及时涂防晒霜,穿宽松、透气性的衣服,戴帽子遮盖头部。同时,平时可以采用泡脚、冰袋等方法来降低体温。
应时起居
夏季则宜晚睡早起,中午尽可能午睡。切记不能在楼道、屋檐下或通风口的阴凉处久坐、久卧、久睡。更不宜久用电风扇,因夏令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大开,易受风寒侵袭,吹的时间过久可能会引起头痛、腰肌劳损、面部麻痹或肌肉酸痛等。
合理饮食
夏季气温高,应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肥甘厚味及燥热之品不宜食用,而应选择具有清淡滋阴功效的食品,如绿豆、西瓜、荷叶、芝麻等。避免过咸、过辣、过油腻的食物。不宜过度饮酒,饮用过浓的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更不要贪凉吃冷饮。
运动养心
夏季运动量不宜过大、过于剧烈,应以运动后少许出汗为宜,以免运动量过大、出汗过多损伤心阴。运动时应选择在早晨或晚上比较凉爽的时候进行,避免在中午或下午阳光炎热时进行过量运动,避免中暑。一些适合夏季的健身活动,如游泳、划船、打太极、慢跑等都是不错的运动选择。
调节情绪
夏季人们容易出现躁动、易怒、烦躁等情绪,应抱持积极乐观心态,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