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是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的权威性就是成就”。结合工作中的实践,那就是管理来源于实践操作,而并非理论知识,也间接阐述了实战经验的重要性;而体现这套经验的好坏与否,就是结果,也就是职场中的唯结果论。
在本书中,有非常多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阐述了在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以下仅浅谈我印象深刻的两个观点:
如何为企业员工带来满足感。我们曾经错误地认为,涨薪是属于激励因素的一种,能够有效地激发员工努力工作,用所谓合理的KPI考核,激励员工。实际上本文将提供给人们的工作条件细分为两种,即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是我们所讲的工资、岗位、培训、福利等,这是公司必须给予的,而真正的激励因素是在于对于员工的晋升、奖金、价值肯定等,所以在我们制定的KPI考核中,应该更多触发激励因素,也就是说“奖>罚”,在同行业、同水平的工资基准下,尽可能多地给予薪酬奖励。另一点就是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在薪酬、福利满足的情况下,企业文化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现在江浙一带基本能够达到小康水平的情况下,大家更加关心的往往是企业文化所带来的附加分。
个人决策的局限性VS群体决策不是最好的决策。在很多管理工作中,需要做决策的时候,主观性较强的领导往往会出现“一言堂”的局面,但是文中就很好地阐释了个人决策的一些局限性,这些局限性往往是有效决策的障碍。在管理岗位上,我们多多少少会有以下四个“人际错觉”,首因效应、晕轮效应、新近效应以及角色固着。但是也不意味着所有的决策都是群体决策才是最好的,因为往往群体决策是最为中庸的,没有风险的,它考虑了多方面的因素。另一个角度来说,企业的经营往往是伴随着风险而存在的,没有风险就没有收益,群体决策往往伴随着无效决策。所以文中提出了几个在不同环境下的决策方法:独断式决策、咨询式决策、授权式决策、群体决策。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完成生产经营中的各项决策。
读完本书后,对管理的基本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知,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更多样化、更加合理的管理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