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说秋风劲急,地气清肃。万物色变,人们应早睡早起,以避免肃杀之气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养生者思想意识要清静、安宁,神气渐收,以适应秋季寒凉之气候,不让意志外驰,保持肺气清肃,认为这就是调养秋收之气的规律。
一、收敛神气,保持乐观。秋季天高气爽,但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秋风萧瑟而疾劲,地气清寒而收敛。秋金内应于肺,情志主悲,对人体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一般而言,秋季人的情绪不大稳定,易于烦躁或悲愁。因此,秋季养生首先要使情绪乐观,保持内心平静,神志安宁,不要悲愁忧伤,以收神敛气,为冬令阳气潜藏做备。
二、增减衣物,预防疾病。秋季要注意适时增减衣服,初秋季节虽然还有一段比较炎热的日子,但一早一晚却是凉风习习。秋天气候转凉,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捂得太严,民间有“春捂秋冻”之说,意思是秋季要有意识地让身体“冻一冻”。由于秋季气温逐渐降低,“秋冻”能使人体的防御机能得到锻炼和激发,使机体能逐渐适应寒冷的气候环境,御寒能力增强,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当然,“秋冻”要有限度,以自己感觉不过于寒冷为准。
三、保持湿度,适当补水。秋季燥气当今,空气中的湿度小,风太大,汗液蒸发得很快,易使人皮肤干裂,毛发也易脱落。故必须注意保持室内的湿度,并应注意适当补充体内的水分。此外,《石室秘录》所介绍的“先秋养阴法”,即吞咽口中津液的方法,也适用于秋季调摄。其基本方法是:每日清晨醒来,起身端坐,凝神息虑,舌舔上颌,使口内充满津液,缓缓咽下,以意念送人脐中丹田。也可每日早晚各一次,闭口合牙,做漱口动作几十次,使口中生津,待满口时徐徐咽下。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津液中含有淀粉酶,洛酸以及分泌性抗体,既可助消化,又能杀菌,抗病毒,是有效的祛病强身物质。常咽多咽津液,养阴润燥,能维持旺盛的生命力,达到养生益寿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