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家乡
恒石公司 通讯员 赵晓婷

       比起家乡的面貌,更多的人记住的是家乡的味道,就像汪曾祺的高邮,梁实秋的北京,萧红的呼兰河,张爱玲的上海……于我而言,最难忘的是孩童时家乡四季的味道。
       那是盛春时万物复苏的滋味。“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悄悄抵达,带来了小草的清香、泥土的芬芳,好似世间的万物都觉醒了。孩童时期的农耕时节,在特定的房间,空气中满是谷物浸发的“酸霉”味,而大人们有着丰富的经验,来决策播种的最佳时机。春末,微风掠过,家家户户周遭的梨花、桃花,就像雪花一样飘落,那时候的我一定在憧憬着长大时的模样,而现在却想再过一遍那时的生活。
       那是炎夏时漂浮在空气中的尘土气息。夏天的雷阵雨说来就来,总能遇到太阳雨,雨停后的空气中充斥着尘土的味道。当太阳逐渐落下,气温也随之降下来,空气中的燥热明显减少了许多,大人们围坐在一起,唠着家常,而小孩子们则追逐着,打闹着。月光皎洁,星辰点点,几缕轻云伴着光华,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那是深秋时满城的桂花飘香,花香浓郁的就好似你屏住呼吸都会使劲往鼻子里钻,不同品种的桂花带来的味道也是不一样的,些微甘甜,些微清香。春耕秋收,除了桂花,当然少不了各种瓜果,给丰富的秋天增添了一分绚丽。空气中糅杂在一起的味道,总是那么的甜。
       那是冬日里食物的香味。印象最深的就是年前家家户户打年糕,一屉屉的糯米粉放在土灶上,飘散起来的水蒸气穿过屉笼,汇聚在房间上方,没过多久,便撑满了整个房间,还混杂着清新的糯米香味。大人们戴着隔热的橡胶手套,揩一点菜籽油,在手中搓了搓,蒸好的糯米粉不一会儿就被揉成了年糕的样子,还各式各样的。让大人们扯出一个年糕球,蘸着红糖,那是小孩子的最爱。
       晨光熹微,伴着似有若无的烟火味,是家乡的样子。孩童时家乡四季的味道,仿佛就在昨日,就在记忆深处,回味起来总是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