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体系管理让产品质量看得见
恒石公司 文波 沈伟萍

       对于制造型企业,产品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是同行业竞争生存的资本。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客户对产品质量越来越重视。因此,企业要想获得良性可持续发展,必须牢牢抓住质量这一核心命脉,有规划地开展生产活动,加强产品质量的规范化管理,生产出有竞争力的产品,让领导放心,让客户称心。
       当然,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并不只是加强生产车间上的质量管理,而是要加强整个企业所有员工的质量管理意识。因为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不仅与生产过程有关,还与其它许多环节和因素有关。所以,要从过去限于局部性的管理进一步走向全面性的管理,要制定全员参与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这就要求企业员工需要具备质量意识,从原材料到生产到包装再到运输的整个生产流程,要严格把控各个岗位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而不仅仅是依靠线上质检员及质量部门在产品的终端把控上,依赖的是全体员工都参与质量管控的系统化过程中,以此避免在整个产业流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当然,质量管控不仅仅是产品质量上的管控,也可以是各个员工的工作情况管理。只有每个岗位的员工都具备良好质量管理意识,有效执行产品工艺及操作规程,严格把控好产品在各个环节的质量,产品质量才会有体系化保障。就拿设备这块来说,设备是直接的生产工具,它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但是它需要操作人员、检修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共同管控,才能保证设备在开机时处于正常状态。这就需要在设备管控的这个过程中,所有参与人员具备良好的质量管理意识,要认知到设备管控是需要将质量管理落到实处、细处。
       同样的检修人员也需要把日常检修及定期保养做到实处,要严格按照检修、保养的规程做,要确保在检修、保养过程中做到设备的完整性,不要这缺一颗螺丝那少一块挡板,要及时清理检修废料等;而设备管理人员就要做到对所有设备有把控,了解设备状况,及时安排检修及保养,并做好记录。
       只有落实好这些设备巡检、设备检修规范、故障检修记录填写等工作,把设备质量管理层层分解、落实质量责任,保证设备检修质量,切实做到检修质量全面受控,才能共同把控好设备的质量关,从而为产品质量和产能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让质量意识深入人心并落实到生产实际中,2020年初,恒石公司紧跟体系建设大潮,由质量管理部牵头成立了风险管理项目小组,项目组成员运用SWOT分析法对公司内外部环境进行剖析,进而分析出公司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紧接着,运用体系思维,策划具体的风险管理方案,结合质量管理体系的三大过程:顾客导向过程、支持过程、管理过程,参考公司方针和目标,每个部门都识别了各自的风险,每个风险点都设定了风险等级,并且根据风险等级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形成了动态的风险点更新,达到改进的目的,实现了预期的结果。
       体系的建设离不开全员的参与,也离不开策划者的大力宣传,让我们携手并行,把工作做到实处,让质量管控成为一种常态。